高淑芬曾針對台灣國中生隨機抽樣調查,顯示有憂鬱症的比例在0.7%到4.8%。董氏基金會2018年針對六都高中職學生調查發現,每七位便有一位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(13.3%)。針對大學生的調查則發現憂鬱症比例則更高,每五位學生便有一名有明顯憂鬱情緒(18.7%);調查發現,隨著年齡增加,憂鬱症的比例也隨之增加,然而,卻僅有1/10的學生願意求助輔導老師,有高達3/4的學生不願或很難跟父母說。
「有些人可能會跟患者說你們家那麼有錢,或是你還可以做什麼什麼,到底有什麼好憂鬱?或者父母可能跟小孩說我在外面累得要命,你在家那麼輕鬆,有什麼理由感到憂鬱?」她指出這些話語都有可能讓患者陷入更無助的處境,也造成學生憂鬱症的比例被嚴重低估。
患有憂鬱症的青少年,由於內心痛苦不堪,因此選擇走上絕路。根據衛福部的「學生健康行為調查報告」,有高達24.8%的國中生和20.6%的高中生曾經認真的想過自殺;有9.5%的國中生和7.9%的高中生曾嘗試自殺。
自殺防治最重要的根本,是在於人與人之間持續的陪伴與關心,以及友善家庭的職場生活。
https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88324